**甘竹是一种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的植物**。以下是关于甘竹的详细介绍:
- **形态特征**:甘竹的竿高通常在5到12米之间,直径粗约2到5厘米。幼竿密被白粉,无毛,而老竿则呈现灰黄绿色。竿环与箨环均稍微隆起,高度相同。箨鞘背面颜色从淡紫褐色到淡紫绿色不等,具有紫色脉纹和稀疏的小斑点或斑块,没有箨耳和鞘口继毛。箨舌暗紫褐色,高度大约2到3毫米,截形,边缘有波状裂齿和细短纤毛。箨片呈线状披针形或带状,可以开展或外翻。
- **生长环境**:甘竹喜好温暖湿润的气候,通常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由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甘竹能在多种土地上生长,包括山坡、溪边等地方。
- **分布范围**:甘竹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等省区较为常见。
- **主要价值**:甘竹不仅在观赏上有一定的价值,其材质也常用于制作各种竹编工艺品和日常用品。此外,甘竹还可能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如某些地方可能会使用甘竹笋作为食材。
甘竹种植可采用埋株分植方法繁殖。3月中旬,选择1-r3年生,发枝低,无病虫害的刚竹母竹,在母竹根基附近15cm附近挖圈至竹鞭,将母竹和竹鞭从螺丝钉处分开挖起,根系带土5kg左右。
将竹秆上各节的次枝及主杆上着地一面的侧枝剪去,侧枝2-3节短截,再平埋于育苗地。埋株时,沟宽与修剪后的竹冠大小相当,沟间距40cm,沟深10cm,在放置母竹根莞的地方挖30cm的正方形穴,根莞放在穴内,地上部分放在沟里,倾斜15度左右。
在竹根周围施适量有机肥后分层填土,逐层踩实,再用稻草覆盖,洒水后盖上塑料薄膜。竹苗展叶、生根后,第二年春分至清明,可将1年生竹成丛挖起,小心分成单株或双株,每株适当带土,进行分植苗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