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钻头:用于钻孔的钻头,可以是电钻或者手动钻头。钻头的材质可以是硬质合金、高速钢或者钻石。钻石钻头是用于瓷器修复的最佳选择,因为钻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以减少钻孔过程中对瓷器的损伤。
2. 固定装置:用于固定钻头的装置,可以是钻夹头、手把等。这可以确保钻头在钻孔过程中稳定,不会滑动或晃动。
3. 冷却剂:用于冷却钻头和减小摩擦的液体。冷却剂可以是水或者特殊的陶瓷修复冷却剂。使用冷却剂可以延长钻头寿命,并降低钻孔过程中的热量,从而减少对瓷器的损伤。
4. 修复材料:用于填补钻孔和修复瓷器表面的材料。修复材料可以是瓷粉、瓷膏、环氧树脂等。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可以确保修复后的瓷器外观和质地与原物一致。
5. 砂纸、打磨工具:用于打磨和抛光修复表面的工具。砂纸可以是不同粗细的,用于打磨不同程度的表面。打磨工具可以是打磨块、抛光轮等。
使用这些工具进行瓷器钻孔修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钻头和瓷器表面之间有足够的冷却剂,以降低钻孔过程中的摩擦和热量。
2. 钻孔时要保持钻头的稳定性,避免钻头晃动或滑动,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坏。
3. 使用修复材料时要遵循厂家推荐的比例和方法,确保修复效果良好。
4. 修复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细致,确保修复后的瓷器外观和质地与原物一致。
蔡礼君,男,1943年生,中国第一位工学博士后,文化部人才中心特聘古陶瓷授课专家。
曾与故宫博物院五所、文保科技部合作,进行古陶瓷标本的显微科学研究;曾专门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方向博士后授课;曾受“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保护中心”邀请,帮助筹建中国文物科学鉴定实验室,并定期为该中心科技人员授课。
首次提出并证明了古瓷析晶层、釉上膜、化学色、物理色的客观存在,在《文物鉴定与鉴赏》《收藏家》等杂志发表古陶瓷鉴定学术论文多篇。 收藏古陶瓷五十余载,曾多次赴国内众多相关博物馆院、陶瓷烧制现场、古陶瓷制假现场调查。
不可以
用水清洗瓷器,水温不要超过七十度,且不要长期将瓷器浸泡在热水中,以免对瓷器外部在成影响,影响瓷器美观程度。
瓷器清洗完成之后,让其自然风干,或者用软布擦干,切勿放进消毒碗柜等烘干设备中进行除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