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最早是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种植的。考古发现,大麦和小麦最早种植的地方是两河流域北部的山谷地带,这里丰富的野生禾谷类植物为这里的先民进行野生植物驯化和作物培育提供了条件。这些文明的发端、人类文明的成果,经过交流共享现在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这就是文明交流互鉴、文明成果共享的一个例子。
小麦在生长期受到良好的耕作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营养充足,根系发达,拥有大量叶片和强劲的茎秆,能够快速地生长与繁殖,但是其后期产量却受到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如果在后期继续进行适当的管理,如及时除草、施肥、灌溉等,保证了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那么小麦起身后期也能碾压,产生较高的产量。
但如果管理不当,病虫害严重、缺水缺肥等问题未得到解决,就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不能达到碾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