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訚的读音是yín,作为动词,其主要意思是指正直而和悦地争辩。作为形容词,其主要意思是指谦和而恭敬。
2、訚的部首为门,是形声字,笔画为10画,半包围结构。组成的常见成语是侃侃訚訚(yín),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该成语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訾字的上古时期的形态为“貭”,本义为牲畜的名字。后来才引申为指责、责难之意,写法也逐渐演变,如金文中用“貭”,战国易经以“辛辛貭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后人的反省。
汉代开始出现“訾”字形,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非是之谓”,表现出责难之义。清代康熙字典中将“貭”归并为“訾”,并解释为责问之意。至今,常用于指责、责难等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