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度为y,则周长P为P=2x+y。
根据题目,P=32,所以2x+y=32。
由于是等腰三角形,底边y应小于腰长x,即x>y。
要使腰最长,y应最小,即y=0(但这不构成三角形),所以腰长x应为最大值,即x=16。
要使腰最短,x应尽可能小,但仍需满足x>y,所以x的最小值为y+1。
为了找到y的值,我们可以用周长公式解方程:
2x + y = 32
如果x=y+1,代入得:
首先,需要确定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和底角B的大小。然后,连接边AB和AC的中点D,将其与E点连线,得到一条中位线DE。
根据中位线定理,DE=1/2BC,且AE=1/2AC。因此,要使AE+EF最小,只需使EF最小。由于AE=1/2AC,EF也是AC的函数,所以可以通过求导数为0的方法,求得AC=2EF时,EF最小。
此时,AE+EF的最小值为3/4AC。
因此,只需要求出等腰三角形底边BC和底角B的大小,利用中位线定理推出AC和EF的关系,进而得到AE+EF的最小值。
最长腰为12,最短腰为6。
因为等腰三角形指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所以我们可以将36平分成两部分,即18和18,再将18平分成两部分,即9和9。
当一条腰等于9时,另一条腰可以取到最长的值,即12(勾股定理计算得出),此时另一条腰也是9。
同理,当一条腰等于6时,另一条腰可以取到最短的值,即6,此时另一条腰也是6。
由此可得,等腰三角形周长为36时,最长腰为12,最短腰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