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会恢复,是因为减少了氯、氟等化学合成物质作为制冷剂的使用。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氯、氟等化学合成物质作为制冷剂,导致臭氧空洞的出现和不断扩大。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每年春季,氯气和溴气消耗了同温层中的大量臭氧,从而形成臭氧空洞,而这些气体又是人们制造的化学物质释放出来的。
臭氧(O3)是一种非常活泼、极不稳定的无色气体,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当一接触到其它物质,就会还原为性质稳定的氧气(O2),在高浓度、高湿度、常温环境下具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餐具洗好后放入柜内,表面是湿的,十分有利于臭氧消毒,一般臭氧管先工作30分钟或60分钟,再停止15分钟,利用臭氧分解继续消毒,直到大部分还原成氧气(一般情况下15分钟分解一半,30分钟可全部还原成氧气)然后进入烘干程序,这样在烘干时就不会有难闻的臭氧味排出。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一层特定氧气的混合物,存在于大气层的平流层和跨越了平流层的电离层中。臭氧气分子主要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20至5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即距离地球表面15至35英里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臭氧分子接收到太阳的紫外线能量,产生了臭氧的环形结构。臭氧层的厚度和稠度通常随纬度、季节变化、时间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臭氧层的空洞存在于平流层中,通常在南极和北极之间引起,出现较严重的空洞从而造成环境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