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鱼无法自然产卵繁殖,这一点和鲤鱼、鲫鱼明显不同。经过将近30年的科技攻关,老一辈的水产专家们通过模拟自然条件,用生理和生态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攻克了家鱼的繁殖技术。从此以后,野生的大头鱼成功“上岸”,产量突飞猛进,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千岛湖大头鱼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养殖的大头鱼都只有一个品种。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养殖户们在清塘的时候偶尔发现了一两条“头大身小”的畸形大头鱼——这种大头鱼的鱼头足足占体重的40%左右,而普通大头鱼的头部只占体重的25%~30%。
缩骨大头鱼
由于这种畸形的大头鱼看起来非常怪异,很多消费者都不敢吃,认为是由水质污染导致的。其实在自然情况下,受水温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一小部分大头鱼确实会发生突变,导致躯干和尾部发育不良,但发生的概率很低,养殖户们一直也没“重点培养”
钓大头鱼可采用钓浮的方法。
因为大头鱼属于水里的中上层鱼类,而且生性比较胆小,容易受惊而窜跳,所以大头鱼基本都会选择在离岸边远一点的深水中生活。可以手竿或海竿在水库浮钓、悬坠钓,其中海竿钓大头鱼是多人的选择。
鱼翻肚子可能是由于受伤、水温较低、供氧不足等原因导致。首先,当鱼受伤时就会出现翻肚子,一定要及时进行救治,避免鱼儿因为受伤而死去。
其次,冬季水温比较低,对于耐寒能力较差的鱼就会出现翻肚子的情况,所以要控制水温。
另外,如果养殖密度过大,就会导致提供的水氧不充足,鱼会缺氧出现翻肚子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