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苏轼知足常乐的事例论据
时间:2025-05-13 05:53:15
答案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尽管他的仕途不顺,但他并没有过分悲叹自己的命运。例如,当他被贬到黄州时,虽然没有得到实权,但他却发现了黄州的美食资源。

他发现黄州的猪肉肉质鲜美,但百姓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吃肉,没有其他的做法。于是,苏轼开始研究如何烹饪猪肉,最终发明了许多美味的猪肉菜肴。

他不仅自己品尝,还邀请朋友一起分享。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知足常乐的态度,使他在困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此外,苏轼曾写道:“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这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不汲汲于富贵,也不戚戚于贫贱。

苏轼盆景诗
答案

苏轼描写盆景的诗:

《双石》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苏轼石菖蒲赞全文
答案

《石菖蒲赞》全文如下: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菖蒲之生于石上,其一寸九节,而叶坚瘦如韭,根细长如钗股。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推荐
© 2025 ZA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