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莜面棒子的正确吃法
时间:2025-05-13 00:57:52
答案

莜面棒子是韩国传统的主食,食用时应先将其切成小块。然后将其浸泡在水中或蘸入酱汁中,可以增加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莜面棒子口感嚼劲十足,一般搭配鱼糕、辣白菜、熏肉、香肠等多种菜肴一起食用,口感更佳。同时,也可以将其泡热后和蔬菜一起炒着吃,或作为汤面的原料食用。总之,莜面棒子不仅口感独特,更是营养丰富,吃法多样,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身体的健康。

莜面栲栳栳的来历
答案

莜面栲栳栳(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河北,内蒙古等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属于晋菜。“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在内蒙古地区也叫莜面窝窝,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区民间的家常美食,作为杂粮小吃在饭店酒楼大受欢迎。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劳一词流变而来。

莜面正确读法和方法
答案

yóu miàn

面,普通话读音为miàn。“面”字基本含义为头的前部,脸;引申含义为用脸对着,向着,如面对、面壁。

现代汉语中,“面”还有方位,部分的含义,如前面。

面,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为脸。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面”字。

推荐
© 2025 ZA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