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2. 《滕王阁序》 - 王勃
3. 《离骚》 - 屈原
4. 《将进酒》 - 李白
5. 《庐山谣》 - 白居易
6. 《渔家傲·秋思》 - 辛弃疾
7. 《长恨歌》 - 白居易
8. 《早发白帝城》 - 杜甫
9. 《夜泊牛渚怀古》 - 张若虚
10.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请注意,这些只是可能出现在教材中的篇目,具体的文言文和诗词需要参考您所使用的教材。建议您查阅教材或向老师咨询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必修一必考知识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原核生物:细菌(球、杆、螺旋、弧菌、乳酸菌)、衣原体、蓝藻、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病毒非真非原。
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蓝藻细胞质:含蓝藻素和叶绿素(物质基础),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氧生物。
在新高考制度下,选择性科目通常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这些科目的成绩不是以原始分形式呈现,而是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进行转换。以下是等级赋分的基本原则:
1. **原始分区间**: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生卷面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的人数比例分别约为17%、33%、33%、15%和2%。
2. **等级赋分区间**:每个等级内部,根据原始分的高低,将考生划分为不同的分数区间。例如,对于A等级,分数区间可能是90-100;对于B等级,分数区间可能是80-89;以此类推。
3. **等级转换**:根据等级赋分区间的设定,将每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转换为相应的等级分。例如,如果一个考生在B等级的原始分是85分,那么他的等级分就可能在85/89之间。
4. **公平公正**:等级赋分遵循固定比例划分等级的转换机制,旨在解决考生选考科目“不等值”的问题,即使同一省的考生,有人再选科目为生物,有人再选科目为地理,同样为90分,因为命题难易程度、选考人群不同,90分的“含金量”会有较大差异。等级赋分遵循固定比例划分等级的转换机制,即根据相关测量原则,将参加同一科目考试的考生成绩按照预设好的固定人数比例划定等级,并进一步在等级下进行相应转换,进而最大可能地实现可比性,保障高考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以上就是选择性科目等级赋分的基本原则,具体的赋分方法可能会因省份和年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建议考生和家长及时关注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