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工伤认定主要包括以下程序:工伤发生后立即进行医疗救治;
事业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事故报送当地社保机构并接受社保机构的工伤鉴定;
社保机构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鉴定要求对工伤事故进行认定,并出具工伤鉴定书;
事业单位应根据认定书支付工伤医疗费和一定的工伤赔偿金,同时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员工工伤,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和单位支付。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不可以加入合伙企业作为合伙人。
因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公共事业单位的且受法律、法规、政策的严格监管和限制,其中规定了不准私营化、不得担任公司法人股东、不得兼职等等。
同时,合伙企业作为私营企业,也需要遵守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所以如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入合伙企业作为合伙人,就会涉嫌违规行为。
所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可以作为合伙人加入合伙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