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防护装备,防止被熔化的金属或其他物质溅到身上造成烧伤。
其次,操作区域应进行划分和隔离,确保附近没有易燃物、易爆物等危险物品。
操作前还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操作时需严格按照规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台面要平稳稳定,焊接过程中不得丢弃材料或废弃物。所有配合人员和管理人员需了解安全措施并保持警惕。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动火作业点周围应当设置安全防护区域,距离动火点不得小于10米,该距离内不得有易燃物。
解释原因:动火作业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火花,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质,因此设置安全防护区域,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质是为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内容延伸: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还应该评估周围环境情况、准备好相应的灭火器材、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等,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可靠。
1,作业现场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
2.作业现场应清除易燃杂物(塑料膜、木棒、油布子、油桶等);
3.作业现场周围或其下方的地面如有空洞、地沟、水封等清除易燃物后应采取封盖措施;
4.作业现场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管线,应采取清洗、置换、隔离(加盲板)措施。
5.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生产单位一人及动火单位一人),并有相关资质 ,规范佩戴监护马甲;
6.监护人员应熟悉现场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以及会使用消防器材,现场摆放 2 具 8KG干粉灭火器;
7.距作业现场30 米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距作业现场15 米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距作业现场 10 米内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8.高处动火作业,应开具高空作业票,系好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