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中有篇章名为《齐物论》中提到了剑的一段话,原文的片段为:“今有鸟焉,其名为鹓鴣,羽翼可以飞,骨利可以为剑,是能飞行高远且可利用其骨为剑,岂其志存高远而不形于言乎?”此段话强调了一种物极必反的思想,即强调了理解物的本质和超越其有限性的重要性,也暗喻了对武器的无限渴求会带来战争和厄运。
庄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称为蒙周,因为他的名字与“周”字发音相似,有时也被称为“周注释”。他的思想体系以道家思想为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并认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至高无上。其代表作《庄子》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影响深远。庄子的思想主张从生命、自然、人性、宇宙等多个方面发掘人类生命的深层意义,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原文:
-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何足贵也?
注释:达生之情者,指通达生命真谛的人;不务生之所无以为,指不过分追求生命之外的东西。达命之情者,指通晓命运真谛的人;不务知之所无奈何,指不过分追求无法改变的命运。养形必先之以物,指养育身体必须先满足物质需求。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指有些人物质充足却身体不好。有生必先无离形,指生命存在必须先有身体。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指有些人身体虽在但生命已经消亡。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指生命来时不能拒绝,离去时也不能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