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分界点,通常指的是在考试或评估中用来区分不同成绩等级的临界分数。计算成绩分界点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评分标准和成绩分布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1. **百分制成绩分界点**:
- 如果是按照百分制来评分,分界点通常设定为整数分数,例如60分、70分等。
- 对于更细致的分界,比如将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可以设定如85分以上为A,70-84分为B,55-69分为C,55分以下为D。
2. **标准分或标准成绩**:
- 在一些标准化考试中,可能会使用标准分(Standard Score)或标准成绩(Scaled Score),这些分数是根据原始分数转换而来的,通常有一个平均分(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 分界点可以通过设定标准分的阈值来确定,例如,平均分以上一个标准差的分数可能被设定为A等。
3. **正态分布成绩分界点**:
- 如果成绩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可以使用正态分布的特性来确定分界点。
- 例如,如果平均分(μ)和标准差(σ)已知,可以使用Z分数来确定分界点。Z分数是原始分数与平均分之差除以标准差,例如,如果要设定一个成绩分界点,使得高于该分界点的成绩占总人数的10%,可以计算Z分数为1.28(查Z分数表得到),然后用这个Z分数乘以标准差再加上平均分,得到具体的分界点分数。
4. **根据比例设定分界点**:
- 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的比例来确定分界点,例如,如果要将成绩分为三个等级,可以将总分的三分之一作为每个等级的分界点。
5. **使用统计软件或工具**:
- 对于复杂的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Excel等)来帮助确定分界点,这些软件通常具有计算分位数的功能。
在实际操作中,确定成绩分界点通常需要考虑教育目标、考试目的、成绩分布等多种因素,并且可能需要结合专家意见和实际情况来综合决定。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增加量(增量或增长
程度)/总增加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贡献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某一学科题目分数在高考分数中占的比重,由此来决定你对这一科所用的精力。
计算方法:
学科高考贡献率=学科总分/高考科目总分。
答,成绩单上的"A-"通常是表示学生在某个学科或课程中获得的成绩等级。具体含义可能因学校或教育系统而异,但一般来说,A-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成绩。
在常见的成绩等级系统中,A 通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成绩,而 A-则表示稍微低于 A 但仍然是较好的成绩。它通常被认为是 A 等级的次一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校或教育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成绩等级系统,因此 A-的具体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最好参考学校或教师提供的成绩说明或评分标准,以准确理解 A-在该特定环境下的含义。
如果你对成绩单上的 A-有具体的疑问,建议你与相关的教师、学校管理员或教育机构联系,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解释。